来源:我院 发布时间:2024-03-08 浏览次数:12
一、总体概况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2000年获批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校内师资97人,其中正高级50人,副高级44人,教师中有10位国家和21位省部级人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中国被引学者4人,科技部创新团队2个;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农林高校首家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平台和11个省部级平台;校企合作特色鲜明。
学位点2023年招收兽医专业硕士研究生184人,目前在校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29人。
2023年180人获得兽医专业硕士学位,就业整体落实率为91%,专业对口率保持在100%以上。就业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的办法,多渠道、多方面地收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提供就业指导。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党建“双创”目标任务和“一融双高”要求,建立党委、支部、党员三级工作载体,形成“聚焦主业、各尽其责、保障有力”的体制机制。一是坚持党管人才。通过国情研学、书记领学、专家导学等,筑牢人才队伍建设政治根基。发挥黄大年教师团队的牵引作用,成立2个学院导师团工作室,出台“大师+团队”政策,实行青年人才托举、扶基培优和人才结对帮扶计划,形成“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的倍增效应。二是筑牢组织体系。加强师生联合党支部分类指导,抓实“强基创优”项目,推进“党建引领争创一流”支部专项,在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临时党团支部,打造“移动兽医站”社会服务党建品牌,形成“四融四化”的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制。新增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2名党员获评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资助育人先进个人。三是强化有组织科研。发挥大团队、大平台组织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重大任务申报组织机制,加强科研平台和成果的重点培育布局,推动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转变。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建章立制,人才培养管理科学严格。从决策、运行、监督、激励、评价等五个视角,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质量”的闭环式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体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管理,细化和建立了涵盖教师培养、 教学管理、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送审前预审核、论文格式检测机器人检查、学位论文查重、盲审、预答辩、答辩、院级和校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环节管理制度。
加强研究生分类培养,开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复合型人才创新班,新增校级研究生示范实践教学基地1个,入选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1项。
建立研究导师持续学习制度,每年新聘导师开展校院两级培训,每年组织全体导师开展教育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等专题培训5-7次。对政治表现、师德师风等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实行绩效考核制,根据评审意见C或D次数,扣除该导师当年相应绩效。对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的导师予以表彰奖励。
服务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产业发展。新增科技特派员20名,组织教师为基层技术人员、企业员工等开展技术培训263次、受众超5万人次。与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生泰尔猪病防控联合研究中心”,聚焦猪病防控产品开发。“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京基智农技术研究院”正式启用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与广州威诺、浙江康牧建立有效合作。
加强研究生实践活动管理。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生产)实践(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与温氏集团等共建实践基地45个,新增4个校级实践基地,获评1个校级示范基地。实践岗位涉及畜禽养殖、动物诊疗、疫病检疫、疫苗研发与生产和兽医执法与管理等。
学位点依托和企业合作紧密的优势,为研究生争取了企业奖、助学金和校友助学金6项,总计发放各类企业奖助学金共17万元。此外,设立了活动基金用于支持研究生综合素质发展。学院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创新社会实践机制,打造育人大课堂。以“教育性、研究性、服务性”为导向,聚焦乡村振兴,通过打造“移动兽医站”等社会服务品牌,培养“知农、爱农、为农”新型人才。
2.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合作有效拓展。围绕细菌耐药性、非洲猪瘟、寄生虫、禽流感、狂犬病、兽医生物安全、兽医临床等领域,与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路易斯安州立大学、日本东丽国际株式会社、乌拉圭共和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机构和大学的专家开展合作洽谈。组织4名学生参加One Health国际线上会议,4名学生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参加暑期短期交流。与英国The Pirbright Institute共建中英禽病国际研究中心,开展家禽疾病系列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受澳门市政署邀请,参与指导澳门《动物诊疗及商业业务法》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3.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研究生培养力度。聚焦“四个面向”,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跨学院、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实施“特定高校学科建设专项”。分方向、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辅导。推动学术交流,扩大师生视野,邀请高福院士等国内外顶尖专家来院做学术报告31场。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个、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个,全年合同经费达1.1亿。申请专利108件,授权发明专利52件,其中美国专利1件。与企业共同研发并获批新兽药2个,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申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4项和大北农科技奖励3项,其中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和逐步落实双导师制。建强校外导师队伍,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结合、打通行业-产业-职业道路的专兼结合型师资队伍。以产科教融合、校企联动为导向,依托温氏集团、华南生物等上市公司,遴选与培训“双师型”校内和校外导师队伍,校外导师资格评聘实施“统一入库,定向聘用,动态管理”。目前在库行业教师218人。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2023年学位论文抽检均合格,其中获得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校级硕士优秀论文7篇。学科自我评估结果为合格,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位论文课题的开题及中期考核需加强管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向高水平看齐;学科交叉融合不充分,兽医专业与其他支撑学科的交叉融合度不充分,协同创新成果不显著,解决行业“卡脖子”综合关键技术问题有待提高;青年领军人才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近五年来,学院自我培育国家级青年人才绝对数量偏低等。
六、改进措施
1.加强学位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和答辩三个关键环节的考核和管理,在论文开题阶段,组织专家评审团对选题的新颖性、研究的可行性以及学术价值进行严格把关;中期考核加强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包括已完成的实验数据、理论分析以及初步成果的创新性,通过这一环节及时发现并纠正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答辩环节,除了要求学生清晰、准确地汇报研究成果外,还应增加互动问答的深度与广度,以此检验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应对学术挑战的能力 ,进一步提升学位论文质量。
2.针对性扶持育苗人才,从学科建设到行业需求两方面培养人才。
3.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学院、不同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争取共同申报课题,针对卡脖子问题,目标导向性联合攻关。
4.充分发挥岭南当地特色农业,以特色为出发点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畜禽产业及产品。
5.深化实践育人,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百千万”工程需求,依托学科优势,全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乡村大调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