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院 发布时间:2020-06-09 浏览次数:1287


庄子琳


个人简介:庄子琳,女,汉族,199710月生,共青团员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我院2016级动物医学(丁颖创新班)本科生,高中毕业于潮州市金山中学在校期间,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主持“创新梦工厂”大学生创新引领项目1 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参与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1项;现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2篇(第一作者1篇、第四作者1篇),核心期刊1篇。此外,曾任校红十字会学生理事会服务部副部长、班级生活委员等职;荣获校二等奖学金1次、“三好学生”1次

人生格言:吾尽吾心终亦无悔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我的朋友经常调侃我:你是善变而又不忘初心的女孩。的确如此。

小时候,我说:我要成为跟爱迪生一样厉害的发明家。

高中时,我说:愿坐冷板凳,下个屠呦呦。

而现在,我说:愿耐药性研究领域里能有我的一席之地。

但是不管怎么变,终是离不开“科研”二字。何谓科研?小时候的我不懂,但是现在我懂了。教育部的定义是“为了增进知识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区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创造性工作”;而我的理解很简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尽力而为,通过自己的工作成果,更改好地解决人类社会现有问题。为什么要做科研?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仅此而已。

回首自己在华农的前三年,我想,“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是我对华农生活最好的总结。

梦起华农绚烂紫荆

初入华农,我在这个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里肆意绽放青春。成为班委,成为我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快乐聊吧”干事,在学院里举办各种心理知识活动;成为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红十字会学生理事会理事而后成为副部长,带领部门举办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带领服务队到社区中与家庭服务中心对接,带领我的部门成为五山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优秀志愿团队”。

美丽的华农见证着我的成长。见证我荣获“校二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红十字会“优秀学生会员”;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二级心理辅导站“快乐聊吧”优秀干事;我院第三届“军中演杰”演讲比赛二等奖;我院“优秀生活委员”;我院“优秀实验助手”;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与此同时,穿梭在各种学生活动、志愿活动、学术讲座中。

海外高校也留下了我的足迹。2018年7月 - 8月,我参加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暑假交流项目;2019年7月 - 8月,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 暑假交流项目又看到我的身影。走出校门,放眼海外,两个暑假的海外交流经历,带来的是全新的视野,思想的冲击,文化的交流,知识的碰撞。

在丰富多彩的华农生活中,在绚烂多姿的紫荆校园里,我慢慢找到自己梦的种子,听到了心底最强烈的声音——科研。

    梦起科研“菌”相伴  

-”闹钟响了。此时,手机屏幕显示6:00,我安安静静刷牙洗脸,蹑手蹑脚出门,走向兽医新院楼。清晨的寒气尚未散去,头顶时不时传来几声晨起的鸟鸣,晨光中的兽医院楼格外温柔。匆匆走向无菌操作台,有条不紊地把一摞摞培养基放进无菌台,熟练地拿起接种环,我开始了新的与“菌”相伴的一天‥‥‥

为了赶在10点上课之前把实验做完,这样的清晨于大三的我,是常态。

而我与耐药菌的交集,则始于2017年6月。那时,我大一。

自青霉素问世,抗生素改写了人类医疗的历史,挽救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但是,与此同时,耐药菌的不断进化,“超级细菌”的出现,却是悬在人类头顶的一把利剑。耐药菌是从何如来?耐药菌如何传播?耐药机制到底怎样?人类的对策是什么?我有太多太多的问题了。我想知道!我想解决!我想敲开耐药性研究领域的大门,我想攀上耐药性研究的高峰!于是,在敲开刘健华教授办公室的门的那一刻,我也开始了在实验室里与耐药菌朝夕相伴的日子。

我是个幸运的孩子。一进实验室便参与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mcr-1基因在宠物源大肠杆菌中的传播机制研究”。从跟随师姐到宠物医院采集样品,到处理样品,再到培养细菌,检测基因,基因分析。一步一步踏实走,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见过清晨6点的实验室,也见过晚上11点后紧锁的宿舍大门,我从一个对实验一无所知的实验小白,独立承担实验的“入门级玩家”。

第一个项目结题以后,我的目光开始瞄准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食品源中的耐药菌。于是,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研究也从宠物源的耐药菌,转移到了动物性食品源的耐药菌。2018年,我开始独立承担自己的课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在农贸市场的流行规律研究”,2019年3月份,该项目作为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成功立项。禁止在食品动物身上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对应的耐药基因在动物食品中的检出率却逐年升高。为什么?这些耐药菌的流行规律是怎样?

在实验室里日日夜夜打下的牢靠基础,让我在自己的课题里如鱼得水。2018年9月 - 2018年12月,我和我的科创小分队,足迹遍布广州市7个区近50个农贸市场,采了400多份样品,分离出了近1000株细菌,在我的宝贝菌库里“寻宝”。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从来没有在动物性食品中被检测到的耐药基因blaOXA-48出现在我分离到的细菌中!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2019年3月 - 6月份,接合转移,药敏实验,测序分析,质粒拼接,论文撰写,投稿,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没有周末,然后无缝对接进入本科生的考试周。投稿的两个月后,我收到了论文录用通知。2019年9月17日,论文“Emergence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producing OXA-48 carbapenemases from retail meats in China, 2018”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18 IF :5.113)顺利发表。然而,学术论文只是科研过程中一个阶段性成果,是转折点,但并不是终点,它意味着我可以往下走入新的阶段,开始新的一程。在刚刚结束的11月里,我继续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实验室团队“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零售肉品中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溯源研究。

一入科研深似海,我深知,与耐药性研究领域的研究学者们相比,我只不过是在海边玩耍偶然捡到一枚美丽小贝壳的孩童,耐药性研究领域还有无穷无尽的未知等着我去探索。现在,大四的我,在刘健华教授的指引下,在实验室师兄的指导下,在实验团队的支持下,继续前行,我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也将继续碰撞出新的火花,与“菌”相伴之路,还有很长,很长。

吾尽吾心,终亦无悔

我不敢想象假如在华农的三年里,我不尽力一搏,现在的我是什么样的。但是我知道,没有大一时尽力平衡在学生组织和课内学习之间,没有参加各种活动各种讲座,不会有现在懂得时间管理并找到自己科研重心的我;没有大二在实验室孜孜以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实验,没有流连于各种学术讲座之间沉浸于文献之中,不会有现在实验室里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携手相伴”的我;没有大三时起早贪黑做实验,忙里偷闲读文献,不会有现在以第一作者发表5分SCI论文的我。我深知,与其他优秀的同龄人相比我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也问心无愧由衷地感慨:吾尽吾心,终亦无悔。

星星之光,不如皓月之明,但星星也愿意用微弱的光亮为赶路人照亮前方。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没有天才的智商,没有超脱的少年科研背景,我也是一个从普通高中进入华农的普通学生,我也是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实验小白慢慢成长。希望我的经历和故事,可以让那些苦于无法平衡学业、科研、生活的同学们一点点启发:只要时间管理得当,一切都可以平衡;可以让那些在科研路上迷茫纠结同学们带来一丝安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可以让那些自我怀疑的同学们带来一点点希望:本科生也可以做科研,本科生也可以做好科研。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的梦想,很简单:攀登耐药性研究领域的高峰;我的行囊,很轻便:一颗单纯和热爱的赤子之心。我愿怀揣梦想,背起行囊,奋力向前,不负五年青春,不负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日夜。吾尽吾心,终亦无悔。我不敢说自己是最努力的那一个,但是我能问心无愧告诉自己我已经尽力了。吾尽吾心,追梦路上,无悔科研艰辛。

 

师长点评庄子琳同学在思想上积极上进,学生工作表现突出,并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学习上成绩优异,学业绩点、综合测评名列前茅;学术上脚踏实地潜心科研,成果丰硕,2017年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且结题获评优秀、2018年主持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2019年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19年9月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18 IF :5.113)发表学术论文;现累计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2篇,是极具科研潜质的优秀本科生。

点评人:国家杰出青年博士生导师刘健华教授


Baidu
sogou